最近算力板块跌了不少,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上有一些算力过剩的声音,算力真的过剩了吗?如果是,我们就必须调整方向与策略。但如果没有过剩广盛网,只是因为市场情绪的原因导致的回调,那这种回调就很有可能是牛回头,是我们应该把握的机会。
首先我们要理解算力建设的本质,它属于基础设施建设。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供给先于需求,比如高速公路,5G基站的建设,在投入的初期,需求都不大,供给一定是大于需求的。所以,就算目前算力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,也是正常的,这不叫过剩,这是建设初期暂时的供需错配。
其次广盛网,就以目前的算力供需来看,有一部分过剩是结构性的,比如一些采用风冷,不适用AI算力的IDC产能,确实是过剩的。而在东部发达地区,AI算力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。
另外,我们看未来算力的需求,我们没办法算出一个准确的数据,但现在处在AI应用爆发的前夜,这是不争的事实,AI医药、自动驾驶、AI智能体、人形机器人等等都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。另外,从AI的发展阶段看,我们现在距离通用人工智能,以及超级人工智能,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现在谈算力过剩,尤其在我国,为时尚早。所以在二级市场上,不管是人工智能的应用端,还是算力端,都应该是我们长期跟踪的主线。有一些优质的品种,因为市场情绪出现一些回调,就值得我们开始关注。
智算中心是最能反映算力供需的行业之一,我们来看看在市场情绪回落后,行业有没有机会。我们还是先把概念搞清楚。传统的IDC,翻译过来叫互联网数据中心,采用通用服务器,芯片以CPU为主,功率密度通常是每个机柜4到8千瓦,采用风冷形式散热。而AIDC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广盛网,简称智算中心,采用的服务器多为GPU、CPU、ASIC等芯片同时装机的异构结构,功率密度为每机柜20到100千瓦,基本上需要液冷形式来散热。
从前些年IDC的发展历史看,20年到23年,受新基建政策推动,IDC供给迎来短期投资热潮,市场供给激增,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。所以有些朋友认为的算力过剩,可能是传统数据中心的过剩,但是我们要明白,传统IDC对应的需求与AIDC对应的需求不可同日而语。传统的IDC主要提供互联网基础计算、存储和网络等服务,而AIDC承担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、推理等任务,需求的内容和等级完全不同。
有的朋友可能会问,可不可以把传统的IDC改造成AIDC,这样过剩的产能,不就可以对应上AI算力巨大的需求了吗?从原理上也不是说不能,但改造的成本太高了,首先服务器要替换成AI服务器,散热系统要更新为液冷系统,电力需要扩容,网络需要升级,而且改造后,还面临兼容性问题,和政策合规压力,从长期的经济性来看,改造成本比新建AIDC的成本还要高。
所以我们认为广盛网,IDC的产能过剩,不会造成AIDC的过剩。我们在寻找公司的时候,关注那些AIDC业务快速提升,并很快成为主营业务的公司。比如有一家与字节有合作的AIDC龙头企业,23年半年报的时候,主营收入全部来自于IDC业务,到23年年报时,AIDC已经占当年营收的27%。24年半年报显示,AIDC营收占比高达57%,已经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。这样公司将很快摆脱IDC产能过剩的拖累,充分享受AI算力建设带来的红利。
嘉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